梨在国内南北广泛栽培,在落叶果树中的经济地位仅次于苹果,而对风土的适应性强于苹果,不论丘陵山地、沙荒地和含盐量较高的滩涂地都能栽种。梨耐粗放管理,易早果丰产,生产潜力大,经济寿命长。果实耐贮运,商品性好,供应期长,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除成片大面积栽培外,梨也适于群众家前屋后散生栽培。梨品种繁多,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二、生长结果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生长结果习性很多方面与苹果雷同,可以参照,但梨本身也有不少特点。梨垂直根的生长一般比苹果粗壮发达,侧根则较少。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强,伤断后容易愈合和发生新根,并易产生根蘖。成年结果树的根系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约在新梢基本停长到高温来临之前,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养分重新积累之时,与地上部枝梢和果实的生长呈相互消长的关系。
在枝芽生长习性方面,大多数梨品种的干性强于苹果,枝条分枝角小,幼树期常表现典型的紧密型的圆锥形树冠。骨干枝尖削度比苹果小,盛果期后树冠易开张下垂。梨的顶端优势性特别强,萌芽率高(多数品种可达80%以上)而成枝力低,树冠层性明显。这在沙梨系统中的许多日本梨品种上表现最为突出。绝大多数新梢停长较早,只有春季一次生长,故与幼果竞争养分的矛盾较小。梨隐芽寿命比苹果长。枝条侧芽芽鳞中常有副芽存在,萌芽抽梢后,鳞片脱落,副芽即着生在枝条基部成为隐芽。这些隐芽是梨更新复壮的重要基础,故梨的经济寿命和树龄均较苹果为长。
在开花结果习性方面,梨花芽较易形成,一般能适期结果,特别是萌芽率高、成枝力低的品种,或腋花芽有结实力的品种结果较早。同苹果一样,梨的结果枝实际上是一种结果母枝,可分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腋花芽枝4种不同的类型。成年梨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仅生长旺盛的洋梨和部分沙梨品种有一部分中、长果枝。花芽是混合芽,顶生或侧生。结果新消极短,顶生伞房花序。开花结果后,结果新消膨大形成果台,其上产生果台副梢1~3个,条件良好时,可连续形成花芽结果,但经常需在结果的第二年才能再次形成花芽,隔年结果。果台副梢经多次分枝成短果枝群,一个短果枝群可维持结实能力2~6年,长的可达10年,因品种和树体营养等条件而异。随树龄增长,短果枝群的结实能力衰退。在梨、雪花梨等品种的腋花芽萌发后,常只有花序而无基生叶和果台副梢,是一种发育不完全的混合芽。
梨多数品种先开花后展叶,少数品种花叶同展或先叶后花。每一花序中有5~8朵花,外围花先于中心花开放。先开的花着果率高,果实发育决,质量好。洋梨的一些品种在夏季以及中国梨品种在秋季早期落叶的情况下,还有二次开花的现象。梨是异花授粉性很强的果树,同品种自花授粉时多不能结实或结实率极低。异品种授粉时则结实率常较高,其中鸭梨、太平梨、新世纪、菊水、二宫白等品种都是着果率很高的品种。着果过多时,果实变小,且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的现象。但也存在着果率低的品种。
果实发育过程中有两次生理落果。第一次在花后5~10天,主要是授粉、受精不完全所致。第二次在花后4~6周左右,主要是器官间的营养竞争所引起。两次落果都会因气候不良而加剧。
2.对环境条件的要来梨对温度的要求因其的属的不同系统而异。白梨、洋梨要求冷凉干燥的气候,在年平均温度大于15C的地区不宜栽培。如鸭梨引人高温多湿的地区栽培后,果形变小,风味变谈,失却原有品质。按梨较耐湿热,适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栽培。梨花芽萌动、开花均早于苹果,有时会受“倒春寒”的影响,发生冻花芽或花期受霜冻的现象,导致减产。梨叶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比苹果高,果实发育后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
梨树喜光。光补偿点高于苹果。降水量要求在不同梨系统间差别较大。国内优质白梨产区的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900毫米的范围内。但沙梨高度耐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易获丰产。洋梨原产夏子气候区,耐旱性强,在南方栽培时枝条易徒长,病害严重。不论任何系统的梨,果实成熟前雨水过多,光照不足,均会降低果实品质。
梨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湿涝和盐碱。土壤含盐量低于0.2%,PH值在5.8~8.5范围内,均能栽种梨树。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轻壤上最为理想。土壤过于瘠薄时,果实发育受阻,石细胞增多,肉质变硬,果汁少而风味差。梨着果期间忌大风。沿海地区7~9月间的台风对果实为害很大,尤其是果大柄短的品种受害严重。
三、整形和修剪
1.整形根据前述梨树有关生长习性,生产上多推广采用疏散分层形树形,遇有主枝分枝角较小,中心于上难以配置上层主枝的情况,也可不留中心干,而培养成多主枝开心形的树形。
采用疏散分层形树形时,对枝条开张角度小、发技少的梨树品种,第一层主枝可适当多留1个,或在中心于上保留大型辅养枝,以充分占有空间。同时可培养2~3层主枝,比苹果树保留稍多的主枝数,全树保持6~8个主枝,依品种和树势而异。副主枝也应适当多留,以尽早扩大结果部位。干性强、枝条直立易抱合的梨树品种,易发生上强下弱及外强内弱的现象,整形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各级枝头的光瑞优势和上升速度。同时注意培养主枝背后及两侧的新生枝条,以抑制先端的旺长。
发枝很少的部分日本梨品种,主枝应保持较大的开张角,以增加发枝数量。采用拉枝、撑枝开张主枝角度时,要注意避免劈裂。“里芽外蹬”增大延长枝角度的方法,在成枝少的梨品种上不宜采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方法是背后枝换头,有时需经多次换头才能开张角度。鉴于梨树大量结果后,主枝易开张,故一般只要求保持适当的开张角度(55度~60度),并使基角开张即可。在主枝上选留副主枝的芽位时,除注意距离外,要将剪口芽第三芽的位置留在需要发枝的方向,并将内向的第二芽抠除。
成枝力低的梨树品种除适当多留骨干枝外,主枝、副主枝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技不宜每年轻剪长放,否则下部小枝易早衰。对其他辅养性枝条幼树期应尽量留用,使转化利用,提早结果,以后再根据其对骨干技的影响或疏除或缩剪,控制增粗。
疏散分层形的具体整形技术可参照苹果。
采用多主枝开心形树形时,干高50厘米~70厘米,主枝3~4个,斜直向上生长,无中心干。在主枝上再向外分生副主枝,共3~4层。
2.修剪幼龄期梨树的修剪除按整形要求培养各级骨干枝外,其余枝条要掌握少疏多留,以尽量扩大结果部位,克服梨幼树枝条稀疏和上强的现象。同时积极培养大、中、小各类结果技组。正常条件下,梨花芽容易形成。培养结果技组时,第一年对生长枝留4~6芽(中国梨)或留6~8芽(洋梨)短截,第二年对先端长枝去强留弱,后部即能形成短枝花芽开花结果。对所留长枝继续留4~6芽或6~8芽短截,即可形成良好的结果枝组。对生长势强,花芽较难形成的品种,宜采用先放后缩的方法培养技组。枝条经长放后,生长势转缓,待后部形成花芽后,再进行回缩或短截。
进入初果期后,树形已基本形成,此时应对中心干落头开心,控制树高并改善上层光照条件。同时逐步清理各类辅养枝。
为维持盛果期树稳定的产量,单株或单位面积上每年应保持一定的总枝量,其中长枝应占10%~15%,并在树冠内外分布均匀。当枝组上果枝较多时,除适当回缩外,可按预备枝与结果枝(2~3):1的比例剪留果枝。做到大年树重剪长、中果枝,留作预备枝,同时轻剪生长枝促使成花;小年树基本不剪果枝,并充分利用中、长果枝和胶花芽枝结果,同时重剪生长枝,促使来年生长新梢而少形成花芽,减少大年的成花量。当骨干膏角度开张过大,致枝头下垂或大、中型枝组结果部位外移严重,后部光秃时,要及时回缩疏枝,抑前促后,使更新复壮,维持树势,延长盛果年限。
对不同品种类型的短果枝群进行冬剪时,要依果台枝抽生的情况及其连续结果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梨短果枝结果后,一般发生回~3个果台副梢(即果台枝),以2个居多。果台枝可长可短,也有不发的。此外,有的品种果台基部的隐芽也能抽生成枝,从而形成密集的短果枝群。当果台上抽生2个果台枝时,可保留1个,疏截1个,根据果台枝生长的强弱和花芽有无采用截长留短、一截一级或疏弱留壮,使交替结果,稳定产量。短果枝群上的分枝数不直超过5个,也不直使各芽同年结果,花芽叶芽比以2:3为妥。果台上如不发副消的,可破果台或去果台修剪,促使下部发生更新枝。对易发枝过多形成簇生状短技群的品种要细致修剪,去弱留强,防止早衰。
进入衰老期后,梨树内膛容易发生徒长技,可用来形成新树冠,继续结果。缺乏适当的徒长枝时,可选骨干枝的适当部位进行露骨更新、剪锯口下应留角度适宜的领头枝,加以短截,其下枝条也相应地进行短截,以提高复壮能力。梨隐芽寿命长,数量多,树冠更新的效果优于苹果树。
四、土肥水管理及其他
1.深间与施肥梨树根系分布的深浅与土层深浅关系很大,上层浅薄或地下水位过高时,根的垂直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梨园土壤每年要深拥扩穴,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创造根系生长的良好条件。生长期间可采用清耕法或清耕覆盖作物法进行土壤管理。
基肥在采果后落叶前施入。一般可掌握斤果斤肥的标准。秋施基肥有利于根系愈合和生长,也利于恢复树势和积累贮藏养分。施后灌一次透水。追肥根据梨树的需肥特点在花前、新消生长基本停止后及果实急速膨大期分次施用。花前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对提高着果率和促进枝叶生长均有一定的作用。旺长树可不施用这次肥料。第二次追肥氮磷钾三要素相互配合,对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增大有良好的影响。第三次追肥主要是促进果实增大和树体积累贮藏养分。
肥料中三要素的用量和比例,经多点研究总结,提出每100公斤梨果需氛0.4公斤,磷0.2公斤~0.3公斤,钾0.4公斤。各地土壤中磷、钾的含量丰缺不均,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在微量元素中,梨对钙和硼有一定的需要量,特别是洋梨品种,缺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三仙岭村易婆组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