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网
科学家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 class="blacklink_line">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
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 class="blacklink_line">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
环境的一种适应。
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
)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
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它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现象: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午睡的时间,一般是在中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此时,叶子的光
合作用明显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种现象?科学家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炎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
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下来。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三仙岭村易婆组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