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长沙大美苗圃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193-9788-0999
苗木知识
苗木知识

苗木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疑惑解答 > 苗木知识

落叶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

发布:大美苗圃2023-12-10 0
 ; ; ; 落叶松毛虫(又名西伯利亚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我县主要危害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大发生时可将全林针叶食光、枝杆毕露形似火烧。
  一、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毛虫在林西县一年发生一代,以3~4龄幼虫于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当日平均温度达8~10℃时),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危害,起初啃食芽苞放叶后取食全叶,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树枝、树干处结茧化蛹,7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是7月中旬,成虫具有强趋光性,通常在黄昏及晴朗天夜晚飞翔或交尾,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出现初孵幼虫,2龄以后开始分散取食危害,直至9月中旬下树越冬。
  二、防治方法
  由于林西县大部分松林为60~70年代营造的人工纯林,树木立地条件差、生态恶劣,加之经营管理粗放等到原因,部分地块落叶松毛虫连年猖獗成灾,本着"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系统调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机地运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治理措施,充分发挥生物因素和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作用,达到长期从根本上控制落叶松毛虫危害的目的。
  1.中、长期防治方法
  对虫口密度较低、集中连片的地块,通过封山育林、残次林改造等营林措施,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本身抗御落叶松毛虫危害能力,同时增加林内植物种类和数量,逐步实现针叶林向松、阔、灌、草复层混交林的过渡,最终创造一个利于天敌栖息繁衍而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以达到从根本上长期控制松毛虫危害的目的。